政务公开 > 平昌县岩口镇人民政府 > 规划计划

岩口乡2018年脱贫攻坚规划

2018-06-19 21:26
 来源: 平昌县岩口乡人民政府
 作者:岩口乡信息发布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确定到2018年贫困村全部摘帽,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同步小康的总要求,结合岩口乡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目标规划:

  一、基本情况

  岩口乡地处平昌县东部,距县城68公里。东接平昌县马鞍乡,南靠达州市宣汉县马渡乡,西临平昌县泥龙乡和北望平昌县笔山镇。幅员面积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75亩,辖9个行政村66个社,总人口14836人,4823户。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819户2796人。2014年脱贫99户385人,2015年脱贫94户378人,2016年脱贫140户502人。2017年脱贫 117户451人,2017年底未脱贫人数为369户1080人,有三个贫困村,其中方山村2016年摘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398户1358人。2016年已经启动完成53户151人。2017年已启动完成154 户550 人。剩余191户657人。

  二、脱贫目标

  2018年全乡计划脱贫369户1080人,分别是方山村14户29人,庄子村93户251人,土坝村72户206人,老君村65户219人,柏林村46户146人,穿柏村18户63人,双渠村23户61人,羊洞村21户61人,长岩村20户60人。计划穿柏村、长岩村两个贫困村摘帽。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1户657人。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双包”工作为抓手,以增强贫困户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坚持整体推进和扶贫到户同步推进,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发展规划

  (一)发展规划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道路通行条件,硬化村社道路45.3公里,加宽村道路9公里,新修院户路2.3公里。实现辖区所有行政村社通水泥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整治山坪塘8口,促使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排涝灌溉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增加,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

  2、民生改善

  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让全乡农网改造全覆盖,解决农村用户持续低电压问题;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将危房改造与移民搬迁等相衔接,通过改造和搬迁,使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组织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支持茶叶、巴山脆李、花椒、巴药等涉及到我乡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根据各村资源条件和现状,继续巩固发展方山村、庄子村、土坝村、穿柏村茶叶管理提升,让茶农得到真正实惠。大力发展花椒,全乡建立三条花椒产业线:穿柏村陈家扁——长岩村古佛洞——长岩村学校——双渠村田坝里(包含长岩村、穿柏村),计划栽植1400亩(其中长岩村1200亩、穿柏村200亩);老君村赵家坡——老君村学校——柏林村一社——柏林村学校(包含老君村、柏林村),计划栽植2500亩(其中老君村1000亩、柏林村1500亩);羊洞村一社——羊洞村二社下扁——羊洞村二社上扁(羊洞村计划栽植800亩)。行间套种榨菜,实行长短结合,促使群众增收。在穿柏村穿柏树聚居点至老君村赵家坡一带栽植巴山脆李500亩,已经栽植成功,目前跟进管理。引进业主发展老君村、柏林村、双渠村巴药1500亩左右(柏林村300亩、老君村200亩、双渠村1000亩)。羊洞村在花椒投产前期,发展辣椒、豇豆等蔬菜。逐步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和长短经济相结合的增收渠道。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增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业,建设一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旅游产品。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扶贫增收项目,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小院和养生小院,开辟贫困户增收新渠道。

  鼓励就业创业促进增收。强化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实体经济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创业,通过鼓励创业促就业。

  4、提升贫困群众素质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积极争取政策,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布局,保障学生就近上学,逐步解决“陪读”问题,减轻家长负担。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争取各类培训资源,加大“雨露计划”实施力度,确保贫困户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

  5、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要兼顾非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和脱贫村集体经济的增加,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着手盘活茶园,集中经营;盘活堰塘、水库、山林,出租增收;开发旅游项目、流转土地,种植药材、花椒、水果、辣椒、榨菜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使集体经济收入占比达10元左右。

  6、开发“互联网+1”的扶贫模式

  中国“社会扶贫网”是唯一的官方与互联网合作的扶贫网站。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进行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全社会关注的浓厚氛围。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有效搭建帮扶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高社会扶贫精准度和公信力,实现全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注册全厦盖,实现有帮扶需求的贫困户能及时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

  五、保障措施

  (一)改进巡查监督考评。每年组织乡人大代表、医院医生,学校教师对各村扶贫工作进行巡查评议。调整完善对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考核,增加扶贫开发考评权重,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引导全体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将乡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工作纳入效能考评。

  (二)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坚持高位推动,党委书记,乡长担任乡扶贫开发领导组组长,副组长实行扶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各村、各单位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中心任务,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形成扶贫工作合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子。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推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各村、乡级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克服麻痹思想,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结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村到户帮扶不少于12次,结对干部到脱贫户帮扶不少于12次。帮扶干部要认真填写帮扶手册,每半年由单位集中收集送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一次。各村要做好引荐、介绍等服务工作,督促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振奋精神、发家致富。积极制定、落实村级三年发展规划,实现农户脱贫致富、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双向目标任务。

  2018年1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