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楼镇集中开展“四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我镇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把安全生产和防汛减灾的有关理念、政策、知识传递给辖区的每一位群众,不断提升全民防灾避险能力。同时,当前正值暑期、汛期、野生菌采摘高峰期“三期”叠加阶段,各地溺水、自然灾害、野生菌中毒等事故频发,严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平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集中开展“四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平昌安办〔2024〕52号)文件精神,并结合佛楼镇实际,决定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四防”(防汛、防火、防溺水、防野生菌中毒)为主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时间安排
8月1日至9月30日
二、工作重点
(一)广泛动员开展宣传教育。
全体镇干部要下沉基层一线,结合入户走访开展防汛、防火、防溺水、防野生菌中毒知识宣讲;各村(居)要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举办“居民安全小课堂”,现场讲解安全知识并发放安全宣传单;组织动员地灾监测员、灾害信息员、网格员、护林员等力量,深入企业、学校、沿街店铺、聚居点等重点场所开展“敲门行动”“入户提醒”“上门培训”活动,面对面宣讲灾害事故危害和安全防范技能;要培养家庭“安全明白人”,指导家庭加强安全防范,掌握避险逃生技能,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防汛减灾方面:一是重点宣传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防汛避险知识,二是宣传危旧房屋、在建工地等防汛抢险避险等知识;三是宣传乡村道路、桥梁等防汛避险知识;四是结合江河库洪水预报预警,重点宣传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群众避险自救知识,遇有重大雨情、汛情时,及时向社会通报雨情、汛情信息及防汛工作情况。
消防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居家群体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掌握“逃生第一”“小火快跑、浓烟关门”要点,知晓配备使用独立烟感、灭火器材的必要性。掌握居家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及停放、火灾报警、逃生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具备火灾隐患自查自改、组织家中老弱人群疏散逃生、紧急情况救助等能力。二是开展“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宣传,宣讲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安全常识,积极帮助商户查改火灾隐患,提醒他们不要私接乱拉电线,配备消防器材,畅通消防出口,严防火灾事故发生。三是开展森林防火安全宣传,突出宣传防火期内防火区严禁违规野外用火规定以及违规野外用火行政处罚和违法违规野外用火举报奖励等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违法处理等情况。加强秸秆禁烧和祭祀移风易俗宣传,推广家庭追思、鲜花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防溺水安全方面:把防溺水安全纳入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安全管理,严防学生在校期间私自下河游泳。遇见有人溺水,要第一时间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并立即拨打110、120急救,不擅自下水救援,寻求专业人员的援助,同时加强对溺水急救知识宣传。
防野生菌中毒方面:对不熟悉的野生菌要做到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集体聚餐、餐饮服务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不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二)多种途径开展科普宣教。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各类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各村(居)、镇相关部门要积极转发防汛、防火、防溺水、防野生菌中毒应急科普视频。同时以正在开展的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抓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悬挂安全标语、发放安全宣传册、设置安全宣传栏、张贴安全宣传单等普及安全知识,不断扩大宣教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结合抓实隐患排查整治。
各村(居)、镇级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紧盯临河、临崖、山洪灾害风险区、地灾隐患点等风险区域,多业态混合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场所,河流、沟渠、塘库等危险地段,加大巡查频率和力度,深入排查灾害事故风险隐患,强化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先期处置。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开展“四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村(居)、镇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切实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安全素养。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村(居)要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落实“四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明确宣传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和具体工作要求,及时将宣传活动图片和经验做法报送至镇应急办。镇应急办对各村(居)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落实不到位的,及时通报批评,防止活动形式化、走过场。
(三)建立长效机制。要将经过实践检验、成熟有效的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把安全生产和防汛减灾的有关理念、政策、知识传递给辖区的每一位群众,提升群众防灾避险能力。
防汛科普宣传
一、什么是汛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
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就叫汛期。
二、进入汛期,意味着什么?
进入汛期,意味着天气多变,各地进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期,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天气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明显增多。
三、汛期可能会带来哪些自然灾害?
汛期自然灾害可概括为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及地质灾害,主要由降水引起。汛期暴雨局地性、突发性强,雨量大、危害重,常伴有大风与冰雹,并由此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四、汛期应该如何防范?
(一)暴雨天气
1.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消息。
2.步行外出时不要贸然涉水前行,警惕井盖、下水道等,避开路面涡旋区域。
3.注意避开落地广告牌、电线杆等电力设备,涉水途中如果感到脚下发麻,应立即止步并后退。
4.当车辆在涉水行驶过程中熄火时,请勿在车内等待救援,应在水位还未完全上涨前快速撤离。
(二)大风天气
1.尽量不要外出,检查和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2.必须外出时应尽量远离大树、广告牌、高压线、棚架和临时搭建的建筑工棚、围墙等。
3.如果正在公路、天桥上开车,应减速慢行,最好就近将车驶入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三)冰雹天气
1.在室内应尽快关好门窗,远离窗户。
2.在室外遇冰雹袭击,要顺风走,并迅速寻找遮挡物,比如躲进室内、有封顶的公交车站下等。
3.如果附近没有遮挡物,应采取户外安全避险姿势:半蹲在地,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部与腹部不受到袭击。
4.躲避冰雹时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四)遭遇山洪时
1.时刻观察水位情况,做好转移准备,按照预先设计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2.不要沿着洪道方向逃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珍惜逃生时间,不要为了转移家禽、贵重物品等,延误了最佳逃洪时间。
4.如被围困,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方位,寻求紧急救援。
(五)遭遇山体滑坡时
1.往山坡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2.不要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逃离。
3.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或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
4.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滑坡可能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也许会遭遇二次滑坡的侵害。
(六)遭遇泥石流时
1.在河边时:要往河两边跑。
2.在山谷徒步时:要往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的两边的山坡上面爬,决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3.不要在陡峻的山坡下面躲避,要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进行躲避。
4.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但不要爬到树上躲避。
防火科普宣传
一、夏季火灾特点
(一)天气高温炎热,易引发火灾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因降温、生产需要,用电量剧增,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超负荷运转,电源绝缘皮损坏造成短路打火,或电器的电动机进水受潮,使绝缘强度降低,发生短路烧毁电机着火等。进入夏季也是汽车火灾的多发期,另外,在炎热的气温条件下,化学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火灾。
(二)温度高,蔓延快,易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燃烧
炎热天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增大了火灾发展蔓延的速度。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天干物燥,燃点降低,遇明火易发生燃烧,在辐射热的作用下火势会向相邻建筑蔓延,形成立体或大面积火灾。
(三)易发生雷击火灾
炎热季节雷雨天气增多,打雷产生的强雷电易引发建筑物、可燃气体、森林等火灾的发生。
二、如何防范应对?
(一)居家消防安全防范
日常要做好“三清三关”:1.清厨房。厨房是家庭用火最多的地方,清理厨房的重点是让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同时要定期对抽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油渍清理。2.清阳台。要及时清理阳台上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物。长时间外出,要关闭门窗,以免火星飞入家中引起火灾。3.清楼道。切勿在走道、楼梯拐角、地下室等处堆放杂物;电动车不应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充电,充电时不得时间过长,且周围不得有可燃物。应保持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不在电缆井和电梯井内堆放杂物。4.关燃气。用气后及时将气源关闭,不擅自改变燃气管路,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漏气等家庭火灾隐患。5.关电源。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居民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不用时立刻拔掉电源。6.关火源。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将打火机等放在儿童触碰不到的地方,酒精炉等明火源用完即关闭。
(二)电动车火灾防范
选购正规合格的电动车及配件,不随意改装电动车;充电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在客厅或楼梯间、走道内充电,更不能把电池带回家充电;严禁飞线充电,严禁长时间充电且无人看管;加强对电动车的线路、电器元件等方面的检查。
(三)高层建筑火灾防范
要使用符合要求的外墙保温材料,装修时切记不可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严禁违规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严格落实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制度。不在室内外、阳台以及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堆放可燃杂物,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做好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确保齐全好用。如遇高层火灾,不要贪恋贵重物品,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不可盲目跳楼。
(四)商业综合体火灾防范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场所;对电气线路进行安全检查,严禁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加强防火巡查,保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五)动火作业火灾防范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不与生产系统隔绝,禁止动火;设备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不清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不按时做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没有采取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三、突遇火灾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要大喊大叫,防止吸入毒气,并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
2.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沿安全通道迅速疏散。
3.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室外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
5.遇到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6.如果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防溺水科普宣传
一、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损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二、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地点?
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1.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2.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3.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三、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四、溺水自救措施
(一)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二)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1.抽筋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2.呛水
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3.遇到漩涡
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4.被水草等缠住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防野生菌中毒科普宣传
一、野生菌有哪些危害?
大多数野生菌都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普通人不能辨识是否有毒,常常因误食而中毒。野生菌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野生菌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一旦食用野生菌,易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
二、如何防范野生菌中毒风险?
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菌或来源不明的菌类。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菌,由于鉴别野生菌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
不食用。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菌。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得加工食用野生菌,以确保饮食健康安全。
不购买。各食品经营单位和广大群众切勿采购、加工野生菌,尤其是不认识的野生菌,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食用。
不销售。各类餐饮服务单位、食堂、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把好原料采购关,不得购买野生菌类。农家乐等餐饮服务单位应拒绝加工顾客自行采摘带来的野生菌,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有哪些表现?
我国有18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常见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恢复良好。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2~3周)。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如何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到就近的正规医院进行救治,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要尽快催吐: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补水: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防止窒息: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