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镇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一、包保责任
建立健全分层级、层级对应的包保责任制度。分层是指包保干部按照市、县、乡、村分为四层;分级是指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2017)》,结合本地实际,将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划分为A、B、C、D级。层级对应是指市级领导包保A级主体,县级包保B级领导,镇级领导包保C级主体,村(社区)干部包保D级干部。包保责任人须按照对应层级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并建档锁定以备案备查。包保干部须同本级党委或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承诺书》,明确包保主体,履职尽责,完成责任。承诺书逐级报备。
1.市级领导干部包保A级主体。A级主体原则上包括:特殊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餐饮企业,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用餐人数30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幼儿园食堂等。
2.县级领导干部包保B级责任。B级主体原则上包括: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中型食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用餐人数5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3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等。
3.镇级领导干部包保C级主体。C级主体原则上包括:微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小型食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用餐人数2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学习食堂,用餐人数10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等。
4.村级领导干部包保D级主体。D级主体原则上包括:微型食品销售企业、餐饮企业,用餐人数2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100人以下的幼儿园食堂,以及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等。
二、工作步骤
1.2022年10月21日前,完成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排查,将全镇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A、B、C、D四个等级进行全覆盖精准划分。期间,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机制文件,成立党委书记、镇长为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双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动工作落实。
2.2022年10月30日前,组织开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宣传贯彻活动,确保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知晓率达100%。
3.2022年11月20日前,逐一将市县镇村四级领导干部分层分级、层级对应到四级包保主体,制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各包保干部至少到包保企业开展1次包保工作,督促企业负责人、管理人抓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组织建立督查组,对工作情况开展1次督查。
4.2022年11月30日前,各包保干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实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统一管理。
5.2022年12月20日前,按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要求,结合“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建设工作,集中力量下沉到各重点企业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6.2023年底前,充分运用“三单一书”,市场主体“动态清零”、包保干部再“清零”,真正实现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全覆盖;充分发挥包保干部指导帮扶、监督企业作用,补强属地管理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两个工作机制相互衔接、贯彻运行。“五位一体”食品安全责任更加健全。
7.2024年前,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高效运行,风险防控更加科学精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镇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深入分析研判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长效机制,真正把食品安全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确保全域全时食品安全。
三、工作职责
(一)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主要工作任务是逐级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主要工作措施是:
1.明确各村(社区居)对辖区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工作负总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必需的保障,应对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逐步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各村(社区)及时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到位。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工作任务是进一步优化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工作措施是:
1.加强机构建设全面落实“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责、有手段”的要求,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整合充实执法力量,在社区和村(居)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合理划分监管事权关系,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监管职责,厘清监管范畴和责任边界加强协调联动,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建立食品、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推动全链条可溯源舆情监测处置机制,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布程序。
3.规范行政执法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细化量化裁量范围强化执法衔接,实行监管标准、程序、结果公开,保障行政相对人和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情况检查,研究解决监督执法中的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和加强执法工作。
4.强化社会共治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鼓励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倡导行业自律,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探索建立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