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昌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2月1日在平昌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平昌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光宇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考验,面对要素趋紧的影响制约,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立足“三县两地一门户”发展定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贯彻“稳、防、提、创”四字策略和“防风险、强信心、促转型、开新局”总体要求,全力执行平昌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计划任务,各项事业向前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一)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
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和克难攻坚,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1.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76.8亿元,同比增长1.1%。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6.8%。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7.5亿元。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4亿元,同比增长1.6%。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同口径增长7.8%。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0374元,同比增长4.5%。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883元,同比增长6.2%。
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1.8%。
1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安全并重,着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稳增长政策落地显效。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陆续出台《平昌县全面提高项目工作水平九条措施》《平昌县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平昌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全面推动国省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落实,全县经济大盘实现总体稳固。为市场主体减轻税费负担2.37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678户,全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9万户。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方舱医院、方舱隔离点建成投用,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7家,核酸检测能力达到6.04万管/日。18岁及以上接种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完成率98.49%,免疫接种加强针覆盖率居全市前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执行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累计排查管控各类重点人员6.3万余人,疫情防控工作获省市充分肯定。
债务风险管控有力。健全完善债务监管制度,出台《平昌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平昌县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十条措施》,全力保障财政稳健运行。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49.5亿元,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17.67亿元,兑现“三保”资金41亿元。债务余额、债务率实现“双下降”,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色”降为“橙色”。
2.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稳定增长。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新增政府债券资金4.73亿元,到位中省预算内补助资金1.5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资金8011万元,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支持额度3.8亿元。200个市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4亿元,超年度计划5.1%。其中,1个省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1亿元、33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6.4亿元,分别超年度计划108.3%、8.3%;127个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为100%。镇广高速平昌段开工建设。江阳邻里中心、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麦金地中央厨房食品现代化产业园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三产融合示范片、亿联国际商贸城等建设项目建成投产。G542坦溪至金宝大道、S409平昌澌岸至兰草段、生态陵园等11个项目获市重项目季度考核“红榜”。
项目储备扎实推进。围绕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等关键领域谋划储备生成项目,谋划储备了一批投资超20亿元的重大项目。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审定,抽水蓄能项目进入预可研阶段,平仪高速纳入全省高速公路招商名录,兰草水库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大庆油田完成平昌南区块油气资源勘探提前转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储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项目215个,新一轮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01个,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47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48个。全年新增储备项目478个,转开工项目385个,开工转化率80.5%,居全市第一。
招商引资显著提升。立足食品饮料、机械制造“1+1”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参与西洽会、农洽会、海科会、巴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平台活动,大力宣传平昌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文环境。先后签约上海地洲数字城市、玉环机械、嘉宝瑞调味品系列产品生产、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三加新能源充电桩等重大项目82个,到位资金51亿元。其中,投资额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额5亿元以上项目6个。成为全市唯一获省级财政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激励奖补资金县。
3.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持续夯实实体经济支撑,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工业升级效果明显、消费市场复苏加快。
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全年出栏生猪84万头、肉牛5.62万头,居全市第一。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智能核心育种场项目开工建设,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场393个,培育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和合作社165家。新建花椒初加工厂5个,天下椒乡牌花椒牛肉酱、豆瓣酱等新产品成功上市。花椒、茶叶分别实现产值1亿元、4.8亿元。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晋级省四星园区。整治撂荒耕地2.6万亩,新建市级现代粮油园区2个,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蔬菜基地2.3万亩,粮食总产量39万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同比增长5.5%。《四级田长守护吃饭田》经验做法被《农民日报》刊发。订单蔬菜联农带农机制获《人民日报》报道。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完成《平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平昌县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石龙门化工园区申报创建加快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新开工工业项目17个。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工业投资完成19.5亿元,技改投资完成7.5亿元。光翼摩托先后与雅迪、建设、五羊摩托实现战略合作;五粮液集团正式托管江口醇隆鼎酒业,远鸿小角楼与复星集团合作进入决策程序;麦金旭膳启动热链食品供应,年产值突破1亿元;华油中蓝实现产销两旺,年产值达到20亿元,税收破亿元大关,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第一产值和纳税大户”。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麦馍嬷食品、川货郎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玉环汽摩配件生产线、乐顺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现代服务业恢复发展。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上商贸企业5家。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计划,完成“个转企”86户。认定市级特色餐饮名店5家,新(改)建农贸市场2个,社区菜店4个。成功创建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新培育外贸企业1家,全县具有对外贸易资质企业达23家,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7000万元。入库房地产企业2家,房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6.1%;销售商品房22.02万平方米。成功承办第十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驷马镇真茂社区入选全省第三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驷马镇双城村获评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三十二梁镇龙尾社区纳入天府旅游名村创建名单。全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8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
4.城乡建设加快融合。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镇功能加快完善。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持续开展“老城更新、新区赋能”行动,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6个,改建城市公厕2座,增设既有住宅电梯70部,完成祥和家园、公园巷、三江小区3个背街小巷整治,城市亮灯率及设施完好率95%以上。城市体育运动公园(一期)建成投用,富源楼至二小后山“生命通道”工程等功能性市政补短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农村金通工程119公里,改(扩)建镇运输服务站3个。新建5G基站186个,充电桩101个。升级改造农村电网5个,全县供电合格率达100%。全域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出台《平昌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平昌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实施方案》、《平昌县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全县1461户4230人“三类”监测对象落实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无一户一人“漏测失帮”。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实现统筹推进,中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到55%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638户,农村房屋风险普查完成率100%。东西部协作深入实施,投入浙川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资金705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1个,助力销售农特产品1.43亿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643个,安置脱贫劳动力、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等乡村就业困难人员6105人次,全年转移就业脱贫人口5.7万人。全县脱贫人口年度人均收入达12810元,同比增长13.9%。获评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
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投用率均达100%,新建通河桥至石桥沟等片区综合管网15公里,城镇污水综合处理率提高至87%。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1.1万户,212个建制村和600人以上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城87个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回收,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7%,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获省评估验收。建立治理农村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大操大办得到有效治理。“数字乡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探索推进利用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解决乡村(社区)系统化管理难题。成功申报绿色社区30个、创建城乡社区示范点5个、乡村“道德银行”示范点20个。大寨镇大寨社区、白衣镇磴子社区获评全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5.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着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推进转型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扎实推进两改“后半篇”文章。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378个,全县15%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成功举办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累计创建示范合作社103家。成功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重点县。
重点改革稳步实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组建4大国有集团。完成专项改革任务和国省在巴涉平部署的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全县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梳理工作。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推送“双公示”数据信息7000余条,2名企业家获评“最美诚信巴中人”称号。“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系点”“民营经济维权”试点扎实推进。
营商环境深化提升。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商面对面·有话你来说”政企双周恳谈会制度不断健全,召开政企“双周”恳谈会10次。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下放县级审批服务事项360项。扎实推进“全域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290项政务服务实现“川渝通办”,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电子证照印章配置率100%。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亿元。引进和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0项,登记技术合同19份,实现技术交易成交额9429万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3名,选派新一轮“三区”科技人才21名。江口醇、念绿椒、秦巴勇红、智康医疗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培育商标187件,有效发明专利1件。“平昌青花椒”“江口青鳙”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复评验收“优秀”等次。
6.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生活福祉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低保对象2530户4709人,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到10.74%,保障标准提高到480元/人·月。探索建立“334”农村互助养老工作机制,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个。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6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393个、普惠托育托位290个。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2%、98.61%。
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坚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40万元,扶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等群体成功创业263人,创办100万以上经济实体100个,带动脱贫人口就近就业1157人。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0场,实现就业4.3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811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1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5人。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县人民医院金宝院区、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推进,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成功建立帮扶联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12个。优化调整镇(地名)卫生院38所,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526个。白衣、驷马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响滩、镇龙、得胜3个医疗次中心实现等级创建。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优质品牌、职业教育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五大行动”,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新(改)建中小学校舍2.9万平方米。学前教育普惠率88.1%。中职招生占比达49%,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省运会金牌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7.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扎实推进森林、湿地、河湖生态系统保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双碳”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兼顾,制定出台《关于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决定》,提出全县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严格实行“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强化项目节能审查,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臭氧浓度9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4.9%;PM2.5平均浓度19.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3%;PM10平均浓度为39.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0.8%。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位列川东北县(区)第一。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开展巡河问河工作,积极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国控江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5个主要河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实行申报登记管理,圆满完成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全县土壤环境、核与辐射、固废危废环境总体安全。
生态系统加快修复。完成营造林4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15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5%。县、镇、村三级“林长制”和“两员”体系全面建立,累计开展巡林6万余次,全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同比下降30.6%。“林长制”工作获四川电视台“点赞”关注。累计完成环保督察整改事项300项,整改完成率98.4%。顺利迎接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考核验收。
二、2022年落实人大决议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情况
一年来,始终把落实县人大决议和审议意见作为推动工作的主要抓手,以“责任压实到位、统筹督办到位、见面沟通到位、问题解决到位”为基本原则,创新建立了“面对面座谈、满意度测评、一对一销号”3项举措,将决议和审议意见逐一细化到具体项目、具体事项,并逐项落实到县级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管理局),扎实推动县人大决议和审议意见落地落实。全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0件,主要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优质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已解决或正在实施的A类建议48件,列入以后年度计划解决的B类建议37件,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具备解决条件的C类建议4件。2022年全县政务系统办理的89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个议案按时办结率和代表满意度均达100%。建议和议案办理逐步从“只回复”向“重落实”转变,人民代表的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2023年经济发展面临形势和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是极为困难、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专注发展定力,抢抓发展机遇,着力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挑战:一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制约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未根本破除。二是受债务红线管控和投资下行压力影响,政府投资项目逐年减少。三是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全县可用财力总量不足,人均可用财力处于全省较低水平。四是城镇化率偏低,人口红利减弱,人口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提质提速。总体来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经济总体向好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发展、加快赶超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蕴含着强大的政策支撑和发展机遇,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遵循、奠定了基础。为此,全县上下要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在政策释放中孕育先机、在困难挑战中创造机遇,为加快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的现代化平昌注入强大动力。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昌的起步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落实市委“两主三基、四向发力”工作思路及“稳、防、拼、创”四字策略和“防风险、强信心、促转型、开新局”总体要求,紧扣“三县两地一门户”发展定位,持续强化投资拉动、持续加强三产互动、持续推进城镇带动、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持续振兴乡村发展、持续培育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坚守安全发展底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昌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总体要求,综合研判宏观经济形势,统筹考虑发展潜力和现实需要,符合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提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考虑是: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了我县要实现后发赶超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预期目标既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又体现我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赶超的担当作为。二是经济回归常态的需要。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经济形势克服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经济发展正在朝正常水平回归,制定年度目标既考虑了经济增速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又要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留足空间。三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需要。目前,全省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你追我赶态势日益加剧。唯有保持较高经济增速,才能在激烈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四是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需要。年度目标是在与“十四五”规划年均增长目标与全省全市既定目标相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的,符合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加快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目标定位。与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相衔接,建议其他主要指标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四、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向好运行。全面夯实政策支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政策措施见效。紧盯中央在二十大后释放的系列政策机遇,围绕全年工作,紧盯全年目标,突出全年重点,加强政策研究,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用好用活政策红利,加快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发展基础,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扎实做好经济普查工作。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有效利用政策空间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摸清我县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与分布,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成就、质量与优势等经济社会发展真实“家底”,准确掌握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动态、新趋势、新变化,推动实现经济质和量的双重提升。
扎实做好经济运行调度。严格落实经济预警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趋势的预研预判、运行指导和调度管理,做到周监测、月调度、季研判,扎实抓好项目入库和规上企业、房产销售、批零住餐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联网直报,夯实数据支撑,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和就业。开展“送政策、解难题、稳主体”帮扶活动,全力协调解决供应链堵点卡点、物流不畅、要素不齐、成本上涨等困难问题。大力实施“十百千就业增收工程”,加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转军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常态开展促进转移就业等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成平昌县人力资源市场,新增城镇就业7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启动“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总结提炼推进规划实施的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发展环境变化,提出改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持续推动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平昌开好局起好步。
(二)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市“营商环境优化年”和“投资促进提升年”双年行动,全力实施“再建百个项目、推进百亿开工、完成百亿投资”项目攻坚战。
深研政策储备项目。紧密结合国省政策支持重大机遇“窗口期”,聚焦特色产业、基础建设、城市补短和“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文旅康养、清洁能源、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农田、“一老一小”、重大水利工程、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集群等项目储备,聚力实现项目前期论证充分,策划包装细致、资金来源精确,有针对性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全年新储备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储备专项债券项目25个以上,争取到位中省预算内补助资金2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债券资金6亿元以上。
提升项目转化速率。全过程建立项目谋划、立项审批、建成投产等机制措施,加快推进平仪高速、兰草水库、G542一级公路平昌段、城市中心等重大项目前期,推动同州片区供水工程、城乡客运枢纽、厨丰调味品生产线等110个项目开工建设。抢抓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生态农业发展EOD项目、江口醇白酒产业园等建设项目在2023年底前开工建设。力争实现全县储备项目开工转化率达60%以上。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进入全市项目建设“红榜”。
实施项目攻坚行动。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面提升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建设质量,以大项目推动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充分运用重大项目现场公示和“红黑榜”制度,实行项目建设“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机制,强化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聚力推动实施江家口水库等36个市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G542坦溪至金宝、S101望京至鹰背、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金宝山产业环线道路、三江大道至陈家沟环山路、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等42个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推进200个市县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226亿元以上。全力打好固定资产投资“翻身仗”。
(三)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更好落实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产业培育振兴主线“两主”工作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升级发展。聚焦“1+1”主导产业定位,实施延链聚链强链行动,力争2023年引进工业企业10家以上,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全年实现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均在10%以上,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5亿元以上。围绕“1+4+N”空间布局,进一步扩展园区载体,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省级经开区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大力实施白酒振兴战略,实施重点企业扩能倍增计划,支持远鸿小角楼与复星集团开展实质性合作,启动建设江口醇白酒产业园,建设红粮基地3万亩,力争白酒产值翻番。加快油气开发利用,支持华油中蓝二期和零散天然气上载项目建设,力争清洁能源产值达到25亿元。支持光翼摩托拓展市场、扩大产能、力争产量突破10万辆。加大油气资源利用开发力度,启动石龙门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化工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恢复发展。持续建设“三大商圈”,加快推进亿联国际、邦泰天誉、一品天下、七古水街等特色街区招商力度。力争培育限上商贸企业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数字经济、假日经济,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建成夜间经济示范点2个。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交供邮合作”,提升完善县级物流园区1个,建成片区物流中心4个。大力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成功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大力实施“文旅+”战略,开展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八大行动”,推动白衣古镇、驷马水乡龙头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精品出游路线,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建成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个、省级研学基地1个,打造天府旅游名村、名宿、名品等文旅品牌5个以上。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探索实施“交房即交证”,更好满足刚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加快推动绿色农业转型发展。重点打造茶叶、花椒、蔬菜、生猪、肉牛主导产业优势产区,巩固提升10万亩茶叶、10万亩花椒、10万亩蔬菜,繁育江口青鳙1000万尾。抓好生猪产能调控,出栏生猪84万头。加速推进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支持雅拉德荣、巴山农旅等企业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建成肉牛育肥场1个、智能核心扩繁场1个,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户)200家,年存出栏肉牛超16万头。新(改)建农产品加工厂3家,新培育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争创全省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四)稳步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坚持改革与开放并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用市场化手段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扩权赋能”试点。鼓励本地企业实行混改,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深化供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入市改革。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服务机制,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优化企业开办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自然资源确权颁证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盘活闲置农村资源。升级“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围绕“1+1”主导产业发展定位,争取实施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个转企”“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协同做好“平昌青花椒”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制定,持续做好国家地标产品“转化”文章。
深化全域开放水平。抢抓国省明确支持巴中革命老区先行发展政策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友好城市合作共赢。发挥县级领导挂联重点企业和“政企双周恳谈会”平台优势,不断优化企业投资服务,有效提升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入统率。力争年内签约项目30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3个以上。
(五)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紧抓国家城乡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均衡发展、融合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1+34”政策落地,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织密织牢“五级网格”“四个全覆盖”防护网,进一步压紧压实“县、镇、村”三级帮扶责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监测帮扶,坚决防止“漏测失帮”,切实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就业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动态消除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推动东西部协作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协作事项落实,实现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巩固拓展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争创成果,力争创建省级重点帮扶村5个。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聚力实施城市更新“4+1”工程,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补短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富有韧性的山地绿色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中心城区内涝整治、城镇燃气管道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8个、整治背街小巷5个。新增5G基站150个,启动新华街农贸市场改造,建成一批城市天桥和微型停车场。规范运营好江阳邻里中心,打造城市管理示范街。启动黄麻溪湿地公园建设前期工作,竣工金宝新区红旗街。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力争建成省级百强中心镇1个。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凝心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改革创新、乡村治理”四大行动,大力推进驷马、响滩、白衣、镇龙经济“副中心”建设,形成“主干引领、多点支撑”的城乡发展格局。加大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建立完善“特色产业+农户”协同发展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建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800公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实施清洁美丽行动和“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30个,新(改)建无害化厕所8000户,100%行政村生活垃圾、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探索矛盾多元化解、乡村(社区)立体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和传统村落创建。建成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
(六)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扩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教育体育文化水平。实施教育“四质工程”,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规模,促进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新(改)建中小学校舍2万平方米,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00余个,开展中职学校改(扩)建行动,启动平昌职中达标工程建设,打造具有平昌特色的职教品牌。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启动城市体育运动公园(二期),建成镇村多功能运动场10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资源扩容和下沉共享,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金宝院区、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县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等骨干医疗机构项目建设。全面推动“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深化与华西医院、华西二院等名院交流合作,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鼓励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持续开展慢性病、传染病防治和救治。确保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落实落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做好脆弱群体医疗救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普惠性托位建设,建成土兴镇、巴灵台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成驷马托育中心,新增婴幼儿托位400个。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建设。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投保。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七)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逗硬落实债务化解、安全生产、粮油生产等风险管控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
科学有序推进债务化解。树立过“紧日子”理念,从严管控各类资金支出,兜牢兜住“三保”支出底线。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常态清收不良贷款,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积极有序推动国有土地出让、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有效盘活国有资产资源。严格执行化债计划,大力实施债务风险等级降级行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千方百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底线。
推进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加大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力度,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充分运用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优化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全面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行高危企业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枪爆化危、电信诈骗、网络赌博、食药环资、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安全企业、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开展“问题楼盘”攻坚化解。
积极应对粮食和能源安全。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持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加大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加快推动“田长制”深入实施,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建成节水、节肥、节药、节劳的绿色高标准农田5.6万亩,粮食播面稳定在102万亩以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谋划好“双碳”实施发展路径,完善能源储备和季节性调控机制,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扎实抓好清洁能源产业链,强化能源生产、运行等领域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移动污染源管控,持续推进砖瓦窑治理,确保空气优良率不低于97.6%。逗硬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监管、保持国控江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严格危废、核与辐射监管,加强土壤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健全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现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推行“林长制”创新和生态廊道建设,强化林地和森林总量管控,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启动实施平昌驷马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年度提升0.1%以上。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大会的审议意见和决议,依据县十四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描绘的发展蓝图,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的现代化平昌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