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昌县“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通知

平昌府办发〔2022〕14号

2022-04-06 15:24
 来源: 平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平昌县“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解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平昌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平昌县“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已经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6日    

 

平昌县“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中办发〔2019〕56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1)〉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1〕3号)等文件的总体要求,按照《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为全面加强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战略,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平昌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县为主线,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工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专利申请930件,累计有效专利383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高价值专利2件。“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有效商标注册量2661件,获得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版权作品登记数量达2000件。

(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效不断凸显。“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35亿元。2016年以来,转化科技成果112项,实现产值27.62亿元;备案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3家。2019年,“平昌青花椒”“江口青鳙”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通过地理标志的运用和推广,带动全县近2.6万户农民增收致富。技术合同登记62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32亿元。远鸿小角楼获省级专利奖。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0.5亿元。

(三)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县25家企业与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42项,新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3.6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酒类复式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建设高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秦巴产区生态酿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平昌青花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江口青鳙”水产研究所。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为初创企业提供科技培训、知识产权、技术支持等全方位孵化服务。邀请非巴中籍院士专家9名,签约项目6项,选派省级专家62名,服务于县内骨干产业和重点企业。建立科技特派服务团5支,聘用科技特派员25名。累计解答脱贫攻坚科技扶贫咨询26727条,“科技扶贫在线”运行机制被“人民日报”刊载。

(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充分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属地责任。紧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将“江口醇”“小角楼”2个商标品牌纳入首批川渝知识产权合作重点保护名录。深入开展“护航”“铁拳”“蓝天”“网剑”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十三五”时期,全县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87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件。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在营商环境测评中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五)知识产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集中统一管理。知识产权监管执法队伍不断强化,执法装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执法手段不断加强,监管执法领域实现全覆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成效显著。知识产权维权体系逐步健全,成立平昌县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基层知识产权维权站(点)9个,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作为地区特殊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之一,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成为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从外部整体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知识产权的保护及运用有利于我国保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地位,掌握发展主动权。知识产权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对激发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及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

从内部发展环境来看,“十四五”时期,是平昌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打开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内部生产动能的突破期;是激活后发优势,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的追赶期。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支撑及必然选择。

“十三五”期间,平昌县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知识产权上全链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新要求、新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县知识产权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县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加,但存在多而不优的情况:有效专利维持率低、维持时间不长,技术含量不高,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较少,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有待完善。我县目前知识产权运营机制还不成熟,存在平台数量不足、转化渠道不畅、运营效率和效益不高、民间资本投入较少等问题,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待加强。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周期长、效果差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现象较为突出,快速维权体系不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滞后,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不理想。

(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待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没有1家具有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知识产权运营及服务机构较少,难以满足知识产权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社会治理等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力争“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显著提升,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侵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社会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战略引领。强化知识产权强县战略导向,聚焦融合发展,加强横向协同和上下联动,构筑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新优势,着力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二)坚持深化改革。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监管能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与水平整体提升。

(三)坚持市场主导。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引导和激励,强化创新主体高质量创造发展,推动知识产权运用模式创新,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助力平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协调发展。聚焦“三县两地一门户”发展定位,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立足平昌资源优势,坚持总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加强特色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及平昌县经济发展要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县战略。到2025年,实现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迈上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大幅度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显著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转化运用流畅、保护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和高端人才汇聚的知识产权强县格局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充分彰显。

(二)具体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升。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工程,新增多个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版权精品。到2025年末,全县新增有效专利400件,总量达到783件;“十四五”期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转化实施专利200件;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件以上,总量达到4件以上;新增注册商标2250件,总量达到491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1件,总量达到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增1件,总量达到5件;版权作品新增3000件,总量达到5000件;新增贯标企业1家,总量达到2家。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增强。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全县知识产权产品产值超过15亿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占GDP的比重显著提高;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到2025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增加0.5亿元,累计达到1亿元。持续实施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作用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快速维权援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县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超过97%,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行政执法按期结案率超过90%,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0%。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更趋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运营机构基本健全,搭建一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家以上,非诉纠纷解决机构数量达到20个,服务从业人员水平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知识产权人才有效聚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完善,推进知识产权基础教育及社会教育,吸引知识产权人才落户,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到2025年,引进、培育具有执业资格的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2人以上,新增知识产权聚集发展区1个。

 

专栏1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规划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目标值

备注

1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2

4

规划指标

2

授权专利拥有量

383

783

特色指标

3

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

2661

4911

特色指标

4

贯标企业数量

1

2

特色指标

5

地理标志商标注册量

2

3

特色指标

6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量

4

5

特色指标

7

版权作品登记数

2000

5000

特色指标

8

全县知识产权产品产值

亿元

15

特色指标

9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

亿元

0.5

1

规划指标

10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

%

96.66

>97

规划指标

11

知识产权司法案件、行政执法按期结案率

%

>90

特色指标

12

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

%

>70

特色指标

13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

1

3

特色指标

14

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

2

特色指标

15

非诉纠纷解决机构数量

9

20

特色指标

16

知识产权聚集发展区

1

特色指标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一)突出企业创新创造主体地位。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加大产业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科技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核心产业专利布局,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储备,指导优势企业突破专利瓶颈、掌握核心技术,加速国内外专利布局,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奖励制度,提升企业技术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二)激发学校与科研机构创造力。推进科研成果收益权、处置权改革,充分保障学校及科研院所(中心)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后的收益权。创新“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实现特色产业的技术开发利用和成果高效转化。支持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心)针对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

(三)鼓励社会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和社会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健全创新成果保护体系,让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得到尊重和保护,创新贡献充分得到价值实现,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激励更多科技人员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创业,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激发社会的创新创造潜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势态。

第二节  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

(一)推进知识产权强县。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战略,积极推进我县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加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发展,深入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培育工作,着力打造并申报一批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推进知识产权运用,提升我县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二)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实施知识产权强企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强企工作支撑体系,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指导企业综合运用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助力企业发展,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推进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试点,总结改革试点好的经验做法,“十四五”期间在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推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专栏2  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培育知识产权产业集群示范。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产品示范基地,在平昌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知名品牌,由点及面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知识产权强企。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中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等级认证制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对外投资等活动中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

培育知识产权强校强所。在科研院所(中心)及学校中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在机构、制度、人员等方面予以强化,引导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掌握核心专利技术。

(三)加强重点领域专利布局。鼓励食品、农业等产业围绕产业数字化强化专利布局。聚焦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秦巴山区特色现代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专利产出。瞄准农产品精深加工、种植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产业开展前瞻性研究,加速形成高价值发明专利和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

(四)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健全高质量专利激励机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加强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立项的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加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创造,支撑具有平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专栏3  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

优化高价值专利孵化环境。提供重点产业高价值专利导航服务,建立以转化运用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和商标审查质量提升年行动,引导实现知识产权创造与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完善高价值专利激励政策。大力支持各企业及科研院所(中心)进行高价值专利及专利标准的研究,指导企业内部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对创造、运用转化高价值专利人员予以鼓励,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五)加快地理标志培育和运用。全面开展县域特色产品调查摸底,对条件已经成熟符合申报地理标志的,指定专业服务机构跟踪服务协调,做好及时申报。依托现有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基础,遴选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加大地理标志使用推广,引导培育地理标志使用企业20家。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宣传,鼓励5家地标产品企业参加商标、地标产品博览会,支持地标产品入驻网络平台销售,推动县域地标产品出川出海,不断提升“平昌青花椒”“平昌青芽茶”“江口醇酒”“江口青鳙”“镇龙山瓦灰鸡”等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我县地标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专栏4  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完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扶持培育工作机制,新增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以发展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我县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效提升本土品牌知名度,推动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十四五”期间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平昌县地理优势,有序开展地理标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企业标准,加快制订、完善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县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

推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基层广泛宣讲地理标志专业知识和运用案例,组织召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地理标志培育经验,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培育一个品牌、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六)强化商标培育。以我县青花椒、茶叶、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及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围绕平昌县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8个4A级风景区,打造培育商标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商标战略,有效运用商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推进落实新型工业、旅游业、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产品商标注册、使用、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工业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七)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实施“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中华老字号”“四川天府质量奖”等。借助“中国品牌日”等活动,提升“平昌青花椒”“平昌青芽茶”“江口青鳙”等公用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用好用活地理标志,提高地理标志转化效率,打造平昌公用品牌的“金字招牌”。

(八)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依托我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古色、红色、绿色、特色等潜在资源,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深化与古蜀道沿线地区、泛巴区域合作,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全市红色旅游、生态康养、民俗旅游、人文旅游等发展布局,加快建设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深入挖掘巴文化、红军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资源,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围绕特色文化品牌定位,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发展。

专栏5 文旅品牌培育工程

打造文化和旅游品牌。依托白衣古镇、巴灵台等自然景区,做优生态旅游,打造文旅产业示范带,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平昌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驱动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建设一批集文创产品研发、展示、消费等为一体的文创街区和集聚区,大力开展原创设计和产品研发,打造文化精品。

实施品牌行动。推动“三名两标”(知名产品、知名商标、知名企业和地理标志、假冒伪劣商品标本)展示中心建设,加大旅游、文创重点品牌的推广力度,提升影响力、竞争力。

(九)持续推进版权兴业。进一步健全版权登记网络,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算机软件、动漫游戏创作等以版权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工艺品生产、工业设计等对作品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帮助企业建立版权创新机制和版权保护制度。鼓励文化创意领域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用好版权、商标、专利保护创新成果,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开发和建设,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

(十)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优化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机制,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便利条件。加强部门协作,推进金融服务产品和模式创新,探索健全内部评估体系,优化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合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开发特定知识产权专属信贷产品,支持平昌科创小微企业发展。

 

专栏6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工程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加强对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投资。

开发知识产权专项金融服务产品。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资本化及投贷联动试点,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

健全知识产权评估机制、知识产权流转机制及风险缓释机制。建立银行和担保公司合作、银行和基金合作、银行基金担保多方合作等模式,加强融资产品服务创新,探索内部评估体系,优化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推进专利价值评估工作。加强专利价值分析与应用效果评价工作,加快专利价值分析标准化建设。

 

第三节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深入研究平昌县知识产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加快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制定出台“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具体举措。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传统文化等行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机制。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引导经营者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二)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与审判机制相适应的案件管辖制度和协调机制、与审判机制相协调的行政执法证据采信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建立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衔接,突出刑事打击,提升打击合力。全面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加大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惩戒力度,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

(三)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优化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结构,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程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执法专项行动,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及其他严重侵权行为从重处罚。充分发挥社区、企业、调解、公司律师以及志愿者等基层力量作用,打造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等“一体化、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机制。

(四)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优化知识产权调解、公证和司法鉴定等机构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争议行政调解,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民调解组织,支持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加强服务机构的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各方力量,畅通对接渠道,共享数据资源,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社会信用监管,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及其有关人员联合惩戒,提升信用约束力,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

(五)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老字号、驰名商标、高价值专利预警监测制度,强化侵权风险防御和维权行政指导,从重从快从严查处侵犯老字号、驰名商标、高价值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力打击涉及《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名录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强化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侵权整治专项行动,完善通过行政执法、调解等纠纷快速处理渠道。

 

专栏7  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以生产集中地、销售集中地为重点,开展“平昌青花椒”“平昌青芽茶”等地理标志专用权保护,加强线上线下监管和区域内外协同执法,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开展白酒商标专用权保护。以“江口醇”“小角楼”等知名白酒企业商标专用权保护为重点,开展白酒企业商标专用权保护,严厉查处侵犯酒类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

加强道地药材知识产权保护。围绕我县道地药材,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名录,指导中医药企事业相关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贯标。

加强民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侵权假冒快速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型疫苗、先进医疗装备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污染治理技术、绿色创新产品专利的申报、保护和推广力度。

 

第四节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一)增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能。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加快形成协调有力、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到位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探索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力量整合,增强联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能力。强化商标保护管理,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商标使用审核义务,防范商标侵权行为发生。加强涉农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政策导向。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配套措施,促进知识产权与投资、贸易、科技、金融、文化等政策的高度融合,拓展政策效应,更大程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创新知识产权补助形式,把专项资金直接补助转变为服务资助,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三)加强中介机构与人员监管。探索建立行业信誉评价信息发布制度,对模范遵守专利、商标代理人职业道德、执业规范、执业纪律和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代理人给予通报表扬,对有违规行为的代理机构予以批评曝光。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商标恶意注册申请、非正常专利申请和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挂证等违法行为。大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专栏8 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工程

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春风行动”,继续开展“知识产权党员专家服务团送服务到基层”活动,主动对接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方案。

加强对专利服务机构的监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专利代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囤积和恶意注册行为。

 

第五节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一)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建设涵盖专利、商标、版权、产业等基础信息的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引导各类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水平,全面增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业务和服务资源的融合,加强商标、专利、版权、地理标志等申报咨询服务指导。

(二)建立规范的系统化服务网络。以知识产权服务网点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重要支点,建立系统规范、支撑有力、协同高效的平昌县知识产权服务网络。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积极引导学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专业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作用,深度融入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三)积极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快县域知识产权维权及评估等服务机构培育,鼓励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业务优化升级,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转变。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代理、信息与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集中管理、委托管理等服务。强化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监管,坚持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并行,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范化经营。

专栏9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县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平台专利、商标、版权、技术标准、科技文献等内容板块,切实提高平台运行成效。

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库。定期对全县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评估,建立红黑榜,将红榜机构纳入品牌服务机构名单,定期发布供企业参考选择。

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服务。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开展合作,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高新技术创新主体提供预警与风险发布等公益服务。

 

第六节  加大宣传力度

(一)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先进单位、优秀人物、典型案例。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五进”(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活动。充分利用4·26知识产权宣传日、专利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多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整合全县品牌资源,通过在省、市、县主流媒体进行专题系列报道,大力提升我县品牌形象。

(二)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鼓励学校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将知识产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定期开展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分享大会、交流学习会议,对专利信息分析、产业导航、创新研究和知识产权运营等特色服务项目进行交流。加强知识产权公益宣传,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第四章  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统一领导机构,推动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健全综合管理协调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加强部门衔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规划中重点工作内容,建立分管领导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制定可行的年度推进计划、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切实推动本规划的贯彻实施。

(二)落实资金保障。根据本规划主要任务推进实施的需要,加大知识产权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机制,围绕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水平服务及高端人才培养做实经费保障。引导和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对知识产权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引领、各方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考核。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部署和要求,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分解落实方案,目标任务要与当前工作、年度工作相结合,确定阶段性的重点工作,解决各阶段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有序推进规范实施。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督查制度,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完善反馈机制,严格责任落实,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