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平昌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平昌府发〔2022〕17号
《平昌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文字解读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平昌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平昌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昌县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0日
平昌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守红线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平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形势
(一)工作回顾。“十三五”期间,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安全发展、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智慧监管、科学救援、全域安全”原则,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改革发展,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大救援”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和50%;自然灾害事件有效控制并全部成功处置,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1.应急管理事业改革扎实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分别成立县安委、县应急委、县减灾委,明确“三委”协调落实机制。建成“1+18”大应急指挥体系,以县应急委为“一个中心”,下设18个专项指挥部,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县应急管理局设立“县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生产安全事件、消防安全事件、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整合、明确指挥部职能,厘清县应急管理局与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等部门在“防”与“救”方面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在灾害应对上“统”和“救”的职能。印发《平昌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导18个专项指挥部修订发布专项应急预案。政府专职消防救援队伍归口转隶,建设完成驷马、白衣、响滩、镇龙片区消防救援站,构建起“国家队+地方队+社会组织”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补齐大批急需紧缺救援设备、物资,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
2.自然灾害防治水平不断提高。修订完善《平昌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应急委员会工作规则》《减灾委员会工作规则》,编发《平昌县应急管理工作手册》,进一步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机制,每月定期组织会商研判,形成风险分析报告。建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信息共享,整合建立各类应急救援队41支1050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除险75处,工程治理11处,组织避险搬迁1393户。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基准台建设,开通数字电视终端和手机地震预警服务。与周边市、县(区)建立跨辖区应急联动救援机制。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设防水平以及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提高。
3.安全生产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实行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制定《平昌县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及时出台《平昌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平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县委、县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乡镇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健全“两书一函”工作机制,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矿商贸、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乡消防、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实行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全过程管理。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有力,“十三五”时期,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高标准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累计培训干群53万余人,安全生产群防群控基础进一步筑牢。
(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
1.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依然薄弱。应急管理统筹协调、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区域联动等机制还不够健全,部门之间信息化平台数据共享不畅,数据壁垒、信息孤岛仍然存在。部门之间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不健全问题仍然突出,安全风险精准定位、管控措施靶向治理亟待深入推进。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力量薄弱、能力不足、有名无实、保障缺位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应急办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能力不强,存在盲区、死角,基层监管现状堪忧。
2.生产安全风险突出形势严峻。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传统行业领域安全风险依然突出和集中,道路交通、有限空间、消防、高层建筑等领域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暂未实际履行,县域内燃气长输管线施工操作和巡查管理不到位,高速、国道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大,工矿商贸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众多,监管对象数量庞大复杂,安全基础薄弱,企业散、小、乱、差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观念未得到有效根治,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3.自然灾害风险依然复杂。平昌县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多端,地质环境和极端气候导致洪涝、地质灾害、干旱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高发频发;森林覆盖率达50.24%,森林防灭火工作形势严峻。各类灾害叠加,各种风险隐患剧增,致使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预报、工程治理、转移安置等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4.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亟待提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综合性”特征尚需进一步加强;地方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严重不足,应对“全灾种”的救援能力有待提升;企业及社会义务救援队伍,人员变动频繁、配备数量不足、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队+地方队+社会组织”的应急救援体系还有诸多短板。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时期,是加快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攻坚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应急管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统筹发展与安全理念带来战略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将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引领县域治理改革创新、提升精准治理和科学治理水平,加快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带来的新机遇。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加大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协同,坚持产业主攻方向,突出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平昌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全县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创造了政策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满足人民的安全需求为根本目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对标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大救援”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理念,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理。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改革,夯实基层能力,系统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在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上精准发力。
——坚持底线思维,防救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掌握各类灾害风险规律和应急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共同体,营造全民关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
——坚持科技创新,精准施策。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强化实战导向和“智慧应急”牵引,聚焦业务实战,精准施策,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破解难题,形成基层“小应用解决大问题”的典型做法。
(三)主要目标
在“十四五”期末,平昌县应急管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立足“全灾种、大应急”工作目标,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清单制管理,夯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保持持续下降,全力有效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力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和全民安全、防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高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应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条件全面改善,整体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应急管理领域干部专业培训率达到100%,应急管理专业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配比率达到80%以上。完善并严格执行县、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述职制度,县、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进行年度述职,并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大力推行“两书一函”制度,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加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逗硬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
——安全监管能力更加完善。启动完成应急管理“局队合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监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具有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执法人员比例不断提高,监管执法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管执法信息化机制更加健全。
——预防治理能力更加增强。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健全,智能防控手段推广应用,全灾种、全链条的灾害风险早期识别、综合监测和预报预告能力显著增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
——防灾减灾能力更加有保障。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灾害防御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不断提高,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全域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和城乡消防专项治理。加强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加大应急救援和培训基地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抢险救灾能力。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常态减灾和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能力更加壮大。推动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其建成“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综合救援队伍,社会专业救援队伍和基层应急力量发展壮大,应急救援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有效构建“快速响应、机动高效、专常兼备”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综合保障水平更加有力。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及时修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强化分级演练、专项演练,建立健全应急专家人才库。各类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配备、数字应急建设水平示范引领。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应急物资保障更加有力。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完善应急管理机构
(1)健全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构。应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职能,指导各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完善、充实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应急会商机制,建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指挥调度灵活高效。完善应急指挥机制,配强人员力量,推动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有效运行,统筹协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基本构建,应急管理协同联动、“一个口子”统筹机制基本形成。
(2)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管理。深入实施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党委领导抓总、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相关负责人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防汛、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各项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局面。加强村(社区)应急管理力量建设,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分设的,同为第一责任人〕,在党员干部中择优配备1-2名应急管理员。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作用,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以及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到户到人。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推进专业消防救援队伍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县镇村三级应急救援机构,分级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推进重点企业建立自救队伍,指导建设社会救援队伍,吸纳社会救援设施设备,构建应急管理全民参与格局。
2.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出台《平昌县级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进一步厘清县级部门(单位)安全生产职责,逗硬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应急部门综合监管、辖区党政属地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完善县级部门、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快推进“清单制+信息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二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强化安委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安委会(办)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全面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全过程闭环管理,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报告”制度,加大企业常态化自查自报自改隐患、定期聘请专家排查整改隐患、组织职工排查整改身边隐患工作力度,健全常态化风险管控机制,促进企业做到安全投入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风险防范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3)强力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继续强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管理,督促指导企业不断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严格安全准入,推动建立完善高危行业领域的国土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安全联合审批制度。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促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4)深化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施分类分级执法。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模式,聚焦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紧盯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各类功能区,推动建立安全生产领域“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和疑难会商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并严肃追责问责,实施安全生产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联合惩戒的跟踪、监督、统计、评估、问责和公开机制,加强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
(二)构建风险隐患防控体系
1.强化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城乡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布局。深化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科学设置高危行业产能的生产区域、储存场所、经营市场和运输干道,严格控制区域内风险等级及风险容量。完成大型油气储存基地“一库一策”问题隐患整改和“四个系统”改造提升。完善相同行业或区域的企业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开展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设施同步设计和建设。强化企业安全“三同时”监管,督促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履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专栏 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
(1)编制完善工业产业、危化品领域发展(安全)规划,合理布局高危企业生产区域,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区域,明确风险防控、安全保障等相关要求。有效衔接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喷涂、涉爆粉尘等涉爆区域和周边土地安全控制线,严格控制安全控制线内的土地开发利用。 (2)严格安全准入条件。实施安全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严格行业企业空间和安全准入管理;建立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多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完善非煤矿山多部门联合勘查机制,从源头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风险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严禁在规划外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到2025年,整治率达到100%。 |
2.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一是提高自然灾害风险预报精度。整合水利、气象等部门和重点行业(单位)预警平台,优化气象、环境、地质灾害、地震、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和风险早期识别能力。二是提升灾害风险及时预警能力。依托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拓展预警场景应用,提升灾害事故分析研判、预警能力。统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充分运用政务新媒体等途径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迭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广播平台,健全县、镇、村三级应急广播电视体系,实现地震提前精准预报。
3.开展风险普查与隐患排查。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普查数据应用,推进灾害风险精准治理。筑牢灾害防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深入推进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聚焦地质灾害、江河河水、森林防火、城镇内涝、危旧房屋等重点领域,构建防汛防控体系。到2022年,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4.建立风险报告承诺体系。强化风险动态管理,完善风险隐患清单式防控治理机制,完善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工矿商贸企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制度、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制度、风险隐患动态销号制度,实现各类风险隐患识别、评估、监测、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和非煤矿山企业分级监管制度,倒逼风险隐患分级较低的企业提档升级。
5.开展县域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预判与评估机制,加强研判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科学管控方案,实现风险超前防范。结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对县域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县域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明确风险管控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
6.推进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2个”专题和11个重点领域攻坚战;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查处、技术改造、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强化隐患闭环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专栏 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内容 |
非煤矿山和工贸类企业专项整治。统筹推进非煤矿山、工贸企业等安全生产基础性综合整治。2023年底完成涉爆粉尘、有限空间和喷涂作业场所企业专项整治,基本实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全闭环。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以露天矿山边坡管理、排土场管理为重点,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安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推动建立与周边市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实现跨地区联管联防联控。完善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信息汇集和动态调整机制,按行业制定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风险防控指南,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持续开展烟花爆竹批发、零售专项整治,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 燃气、消防专项整治。全面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四类场所消防安全治理、火灾风险个性化整治、城乡火灾防控基层基础、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等5项治理行动。 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国省道老旧桥梁、长陡下坡、农村道路等事故多发点段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加大渡改桥、漫水桥改造。强化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加大国省干道、公路、农村客运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切实提高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科学调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限行线路,设定危险化学品运输专用线路及高速公路指定出入口。配套完善危险化学品运输“专点”设施。 农业农村专项整治。强化农机、农业用机械、农电、农家乐、三轮车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农村游乐项目安全管理。强化沼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沼气安全风险评估,做好防火、防漏、防雷、防爆、防跌入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安全风险源头治理,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突出建筑施工、道路桥隧、水利、能源信息、城镇燃气、地下供排水管网及城乡房屋安全等风险排查整治,强化安全风险点、危险源的实时、动态监控。 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大设备“四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行政执法联动。广泛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水平,实施特种设备数字化监管和安全风险隐患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文旅安全整治。加强对重点时间节点、重要时段文旅安全管控,加强佛头山、白衣古镇、驷马水乡等旅游景区全领域、全方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一律暂停营业。 水电站安全整治。压实水电站监管主体责任,对县域水电站设施设备安全情况进行专业评估,指导督促水电站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开展应急演练,重点排查整治水电站水工建筑物及泄洪设施、大坝安全隐患。 |
(三)强化应急管理执法体系
1.建强监管执法队伍。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结合本地经济发展规模、产业分布、企业数量、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等级等特点,整合机构编制资源,统筹配置监管执法力量。整合各项监管执法职责,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积极推进“局队合一”体制,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厘清各部门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类分级执法,避免多层多头重复执法。定期开展执法实务培训、执法难点探讨、执法案卷评查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强化与其他市州、区县的工作经验交流,提高执法人员执法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到2025年底,具有应急管理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75%。加强执法车辆、服装、记录仪、便携式检测仪、移动执法终端等执法专用装备配备使用。建立完善执法人员交流培养和考核奖惩机制,坚持依法依纪、客观公正追究执法失职渎职责任,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执法人员动真碰硬、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2.强化应急管理监管执法。按照权责一致原则,通过依法赋予必要的监管执法权限等形式,强化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属地管理,依法委托(赋权)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执法。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提高效能”原则,加强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安全生产领域执法监管。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重点企业检查全覆盖,一般企业实行“双随机”抽查。全面执行“互联网+监管”监管事项清单式管理,编制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清单,“十四五”时期,年度监督检查计划100%完成。以执法专项行动、明察暗访等“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安全生产刑事犯罪的情形做到“应移尽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红黑名单”管理,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迭代升级。
3.严格事故调查处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汇总机制,完善事故调查组长负责制,明确事故调查组和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的协作机制。坚持问责与整改并重,定期对调查报告提出的追责、问责、追刑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推动闭环落实。深入开展事故分析,公布典型事故案例,组织事故警示教育。
(四)夯实应急管理基础体系
1.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推进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衔接、协调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实现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应急预案文本电子化、流程可视化、决策指挥智能化。建设预案演练平台,强化系统桌面演练和无脚本演练,降低演练成本,提高演练频次和效果。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优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消防救援大队应急救援“国家队”作用,建强地方专职消防队、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地方队”,配齐救援装备,加强训练管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与周边市县建立重大灾害救援联动机制,提升救援协作能力。完成片区消防站建设,启动平昌县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建设。
——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建设一支不少于30人应急队,各村(社区)以在职干部、退役军人、党员、青年人才设立一支不少于15人的应急分队,不断补充配齐常用救援设备,加强救援演练,提升就近救援能力。
——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建设。以“行业主管部门主建,县应急委统一调度”方式,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建成涵盖通讯、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专业性较强的抢险队伍,配齐人员、装备,提升处置能力。
——壮大社会救援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平昌县蓝天救援队发展,充分利用民间组织高效灵活的组织连结、社会动员和公共公益属性,以自愿参与方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支持高危企业设立专兼职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社会救援队伍参与应急管理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应急资源整合统筹,建立应急装备和物资分类分级保障机制,提升保障能力。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点)。统筹规划县、镇、村三级(层)应急物资储备场所布局,到2025年底,建成全县物资储备库1个,片区物资储备库10个,物资储备点37个,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完善。完善物流末端配送设施,优化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资应急调运能力。加强与社会物流企业的合作,充分依托和调动社会物流企业城乡配送、农村物流网络等社会运输能力,逐步构建政企联动、城乡联通的运输网络系统,提高灾害事故救援装备和救灾物资物流联动能力,储备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洪涝、地质灾害等灾害救援所需装备,逐年补齐各领域专业救援设备,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实现共享,不断提升装备保障能力。
3.优化应急处置体系。充分发挥县安委、县应急委、县减灾委及各专项指挥部的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督促指导各部门在风险监测、事故预防、灾害防治、抢险救援等方面履行职责,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灾害事故处置应对协同机制。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部门联动建设,进一步完善现场指挥机构的协调分工,建立健全现场指挥官制度,明确现场指挥决策、处置救援和应急保障主体。建立完善现场区域划分、疏导控制、应急通行、抢险救援、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机制,加大现场统筹和管控力度。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综合演练,提高干群应对事故灾难能力。
(五)完善应急管理共治体系
1.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宣传贯彻落实,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活动,深化全民应急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公共防灾救灾、应急避险、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技能。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扩大对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家庭安全宣传覆盖面,打造一批安全宣传“五进”示范社区(单位)。提升县安全体验中心,开展体验式安全科普教育和公共安全应急培训。依托各类学校、体验馆(室)、应急避难场所、企业安全培训基地,建成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汛、防火、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能力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应急业务能力。加强网格员应急教育培训,强化“第一响应人”建设。到2025年,培训县、镇、村三级干部13万人次以上,实现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全员全覆盖。持续开展特种行业人员持证上岗100%攻坚行动,严肃查处无证上岗,不断加强特种作业操作证事后监管。
2.深化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格局,完善政府购买安全服务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才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严肃查处违法挂靠、弄虚作假、垄断收费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到2025年,全县购买安全技术服务实现翻一番。加大安全生产责任风险统筹推进力度,全面统筹推进“保险+服务”机制。2022年,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渔业船舶、民用爆炸品等高危领域重点企业以及事故多发的重点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险实现全覆盖。开展巨灾保险制度试点建设,到2025年实现巨灾保险制度全覆盖。
3.提升应急管理智能化应用能力。升级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管理数据仓,坚持科技引领,强化雷达探测、光纤传感技术、5G远程传感控制、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加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科技应用,实现数字应急“集约式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专栏 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升行动 |
1.建设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完善各级应急组织体系,加强突发事件的统筹应对,强化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健全“三个必须管”机制,深化应急管理一体化协同,全面提升统筹协调能力。 2.建设信息全维的感知体系,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加快自然灾害和城市风险监测设施建设,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感知能力和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加强监测信息关联度分析,提升预报精准度,健全完善灾害事故预报预警机制,及时规范发布预警信息。 3.建设完备实用的预案体系,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全层级各行业应急预案全覆盖,加强应急预案的实战化演练,切实提高预案实用性,以动态管理应急预案系统为支撑,不断提升其对突发事件的精准应对能力。 4.建设公正法治的监管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依法行政理念,不断健全法规标准,全面推进监管执法改革,厘清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强化监管执法保障,提高精准执法水平和规范事故调查和管理,切实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5.建设规范有力的基层体系,提升先期响应能力。全面理顺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不断规范基层应急管理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基层应急管理新模式。 6.建设全民参与的宣教体系,提升全民应急能力。培育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应急宣教队伍,巩固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深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三个方面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公众忧患意识,普及灾害自救互救常识。 7.建设高效有序的救援体系,提升处置救援能力。根据区域突发事件特点,针对性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依托现有基础,强化应急救援指挥效能,提升灾害救助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救援能力。 |
(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1.加强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一是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二是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制度,评估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效果,综合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各涉灾部门综合分析研判自然灾害发生趋势,及时编制并发布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2.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完善灾害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强化部门优势互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无缝衔接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建立各涉灾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致灾因子、承灾体、监测预警、救灾救援力量资源等信息及时共享。健全完善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需求对接、行动协调,形成应急救援合力。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综合风险调查、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生活救助、恢复重建、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整合、完善各类政策性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管理、灾后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强化基础设施减灾能力。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救灾物资储备库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应急避难场所,为受灾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安置服务。将防灾减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分门别类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阵地,全面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4.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部门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种类,结合各地风险和灾情特点,补充储备品种、增加储备数量。对重点镇、村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
5.提升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加强灾害应急救助、因灾遇难家属抚慰、过渡期生活救助、倒塌损坏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和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按规定给予资金和物资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
6.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全县灾害信息员队伍,切实提高各级灾害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覆盖全县所有城镇社区、能够熟练掌握灾情统计报送和开展灾情核查评估的“县-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全县每个镇、村(社区)2名以上灾害信息员。
四、重点项目
1.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建设。依托县综合消防救援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等专业力量,加快建设集非煤矿山、危化品、防汛、消防、森林灭火、地质灾害等综合性救援培训示范基地一个。通过基地实战模拟,不断完善指挥系统、配套基础设施、规范规章制度、强化培训演练,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2.非煤矿山、危化品安全专项治理。督促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化品企业完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监管技术方法应用。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升级改造安全监控系统。
3.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项目。建成灾害预警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在全面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上,建设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平台系统,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加强对重点风险区域、重大风险点位实施监测监控。
4.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项目。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完善重点林区森林防火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功能区、国有林场、成片森林等区域,重点建设防灭火通道、隔离带、瞭望塔、停机坪、防火检查站等,依托水库、山坪塘、河道建设消防水池。采用先进技术,建设火险火情在线监测系统,提升森林火险火情监测预警能力。加大灭火应急物资配备,补齐急需适用的灭火救援物资。完善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体系,加强扑火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森林火灾控制在0.1‰以内。
5.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设县、镇、村应急广播电视体系,建成集风险点位在线监测、预案在线演练、事件在线调度指挥及安全风险大数据分析等一体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构建智慧指挥枢纽,县应急指挥中心完成专项会商、新闻发布、运行保障室等功能区建设。
6.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成县级物资储备库、10个片区中转物资储备库及37个物资储备点建设;完善救灾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及政策制度;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管理体系;强化救灾物资分级储备主体责任;积极拓展救灾物资储备方式,努力提升救灾物资紧急调运时效;协同做好救灾物资质量监管;全面提升救灾物资管理水平;规范救灾物资使用和报废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应急管理部门要会同发改部门,建立推进本规划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指导、协调、监督作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要素保障。各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各相关部门要为规划执行配置充足的人才、资金、物资等资源,县财政要为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为规划执行分配、引进和培养合适的人才资源,对规划内容、实施进度、创新实践及成效进行动态宣传。
(三)做好协调衔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衔接机制,加强重大政策、重点工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做好本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的衔接与协调,编制规划实施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科学制定计划进度,明确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责任。
(四)实施监督评估。建立规划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制度,明确评估指标,2023年组织完成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2025年完成规划实施成效评估。强化规划硬约束,对规划相关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对监督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保障规划顺利落实。
附件:平昌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项目表
附件
平昌县“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 地点 |
完成 年限 |
建设内容 |
总投资 (万元) |
争取上级补助(万元) |
其他(万元) |
牵头 部门 |
责任部门 |
备注 |
1 |
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
平昌县 |
2025 |
建设标准化县应急救援中心(驷马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完善配套训练设施设备。 |
1200 |
800 |
400 |
县应急局 |
相关镇(街道) |
|
2 |
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项目 |
平昌县 |
2025 |
配备完善危化品、地灾、防汛、消防、森林灭火等专业救援装备,加强实训演练,提升专业队伍救援能力。 |
500 |
400 |
100 |
县应急局 |
县消防救援大队 |
|
3 |
自然灾害和危化品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建设 |
平昌县 |
2025 |
建设自然灾害和危化品安全监控预警指挥平台,实现前端与末端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做好危化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改造,敦促企业建成安全标准化建设。 |
1000 |
800 |
200 |
县应急局 |
县经信局 县商务局 县住建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级相关部门 |
|
4 |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
平昌县 |
2025 |
按照标准完善县级物资储备库、10个片区物资储备库、37个物资储备点,并配套相关设施以及监测全县现有物资装备动态情况,实现线上调拨应急救援装备物资。 |
1200 |
800 |
400 |
县应急局 |
县发改局 县粮食和物资 储备中心 各镇(街道) |
|
5 |
防灾减灾和安全社区建设 |
平昌县 |
2022-2025 |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完善配套设施;建成板庙镇、邱家镇、土兴镇四川省安全社区。 |
1000 |
105 |
895 |
县应急局 |
相关镇(街道) |
|
6 |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
平昌县 |
2025 |
建设应急指挥大厅,建成集风险点位在线监测、预案在线演练、安全事件在线调度指挥及安全风险大数据分析等一体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镇五级互联互通,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
1000 |
500 |
500 |
县应急局 |
各镇(街道) |
|
7 |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
平昌县 |
2025 |
在集镇、人口集聚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 |
2000 |
1000 |
1000 |
县住建局 |
县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 县应急局 各镇(街道) |
|
8 |
应急广播建设 |
平昌县 |
2025 |
完善镇(街道、管委会、管理局)辖区应急广播电视体系建设。 |
500 |
100 |
400 |
县文广旅局 |
县应急局 |